长河古街入画来(走进传统村落)

发布时间:2024-06-08 04:03:19 来源: sp20240608

  上庄村村民在表演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庄秧歌”。   张家庆摄(人民视觉)

  上庄村的古建筑群。   王晋强摄(人民视觉)

  上庄村古街上热闹的社火巡游。   王晋强摄(人民视觉)

  上庄村的“八八宴席”。   晋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上庄村绚丽的“打铁花”表演。   袁文中摄(影像中国)

  上庄村国家4A级景区“天官王府”一角。   王 林摄(人民视觉)

  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一路向东,在十几公里外的沁河东岸,有一座可乐山。山下,坐落着古村上庄村。在村口遥遥望去,碉楼耸立、彼此呼应。碉楼四周,鳞次栉比的棋盘院,露出了屋顶的几角。厚重的黄、质朴的灰,共同构成了这座传统村落的底色。

  在晋东南沁河流域,传统建筑星罗棋布。也许有很多人想不到,就在上庄村中,竟能聚集元代的民居、明清的官宅、近代的花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传统建筑在村中和谐相融。2008年,上庄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村庄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编  者  

  初见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只觉街道干净整洁,路旁绿树成荫,户户繁花盛放,海棠、丁香、木槿等覆盖于村中的各个角落。一条条小巷将古老建筑有机连接,有的巷子在两面灰色的砖墙间划出一道蓝天,衬托着绿树,许多游客拍照留影。若是于巷子间遇到村民,与之闲谈,都会自豪地说:“我们村子,历史可悠久了呢!”

  布  局

  从河道到街道

  上庄村的魅力,源自其山水格局以及丰富多维的空间层次。

  村口处的永宁闸是上庄村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初,整体为砖木结构,砖拱跨度达7.35米,闸上建有永宁阁。该建筑集水利、风光于一身,达到了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统一。

  环村皆山也,十山九回头。山谷之中,有泉数眼,发源出一条庄河,自东向西流淌,穿村而过,造就了上庄村最主要的一条中轴线——古河街。

  古河街呈东西向贯穿全村,曾是水流冲刷自然形成的河沟。春夏汇聚成河,枯水期为街道。20世纪,庄河一度断流,直到近年,水量恢复。在村外地势低洼处的河道内,水流碧绿如玉;在村内古河街,涓涓流水经由暗渠流经两旁。

  古河街宽阔深邃、蜿蜒曲折,两侧建筑青砖灰瓦,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七八米高的两层楼,高峻挺拔、格局规整。不少建筑在二层还有木质门楼,配上红灯笼与红绸布,打破了砖墙的沉闷,显出几分灵动。

  出于防洪需要,建筑均在河岸高处,宅院前大多筑有一个平台,通过阶梯连接着街道。平台上,村民们可以吃饭聊天、乘凉小憩、取水洗衣,孩童们则在此奔跑嬉戏,颇有几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味道。

  研究多年上庄村村史的润城镇文化旅游站站长王晋强介绍,上庄村自古以来耕读之风兴盛,初来的游客从建筑的门匾上,就可窥知一二——茹家院、司徒第、进士第、望月楼、尚书府……这里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进士与举人的府邸。

  据村中碑文记载,清代康熙四十年之前,该村就有129人考取功名。“近些年,我们根据村中族谱整理、编撰村史,上庄村兴建、发展的历史脉络愈发清晰。”王晋强说。

  建  筑

  民居与花园

  最让人惊叹的,当数集中分布在古河街南北两侧的古建群。

  据统计,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30多处,保留了序列完整、规模宏大的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古民居。

  村北有一座元代民居,一直被视为上庄村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步入院内,三座屋子外观古朴大方,斗拱简洁大气,不少构筑方法都极为罕见。

  屋内,王晋强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