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星”:难忘故事镌刻“科教报国”基因

发布时间:2024-06-06 21:28:28 来源: sp20240606

   中新网 合肥1月2日电 (刘爱华 李楠)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些以中国大学、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如“中华星”“袁隆平星”“屠呦呦星”,还有中国科大人耳熟能详的“中国科大星”“钱学森星”“严济慈星”“郭永怀星”“李佩星”……

  小行星是宇宙中的一种天体,不仅有别于行星,与彗星、卫星也不同,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绕着太阳运动。小行星也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国际天文学界,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一旦获得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是一项被世界公认的殊荣,是与日月同辉、天地共存的永志性纪念。

位于郭沫若广场的“中国科大星”纪念碑。中国科大 供图

  这项荣誉一般只授予对国家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如今,在无垠的太空中,有120多颗以我国杰出人物、大学、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其中,我国内地已有20多所高校拥有“专属小行星”,比如“北京大学星”“南京大学星”“中国科大星”。

  在浩瀚宇宙中的“中国科大星”,它的背后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镌刻着“科教报国”基因。

  1996年9月20日,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一颗小行星。2007年1月,经国家天文台研究决定,将这颗永久编号19298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申请。

  2007年4月2日,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