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4-06-12 16:54:17 来源: sp20240612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深情嘱托、诚挚盼望,为青年在奋斗前行的道路上点亮航标、指引航程。新时代青年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实现梦想。

  追逐青春理想——

  “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2024年3月18日,春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调研。近代以来,这里培养出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名师大家,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

  一组人像群雕,再现了当年“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回望历史,总书记十分感慨:“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三学生黎洁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求学感受。黎洁来自湘西山区,在家乡读小学时曾受教于湖南一师毕业的优秀教师,便立志“长大后做老师这样的人”,“一定珍惜青春,不负韶华,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

  10多年来,2万余名乡村公费师范生从这里出发,走向大山深处,躬耕教坛。

  “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在青年学子心中久久回荡。

  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的奋斗,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青年习近平下乡时在窑洞的煤油灯下通读过3遍《资本论》,记了很多本笔记,还读过几种不同译本。同北京大学青年学生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当年的读书心得:“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2023年8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蔡薛文完成了自己的第100场讲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就。”蔡薛文说,志愿服务队从当初的30余人扩展至70余人,成员包括青年教师、博士生等,大家边学习、边研究、边宣讲,在讲解中深化对理想、信仰、奋斗的认识。

  多年来,将理论讲解从场馆内带到场馆外、从校内带到校外、从线下带到线上,“初心之旅地图”打卡、电影党课、“红色巴士”研学实践专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更多人体悟到真理的甘甜。

  “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总书记言语谆谆,承载着最深的关爱。

  少年时立志代表祖国征战冬奥会的苏翊鸣,几乎每个训练日都会进行七八个小时的高强度雪上训练,“不知道经过多少次失败才能解锁一个新动作”。跃起、腾空、翻转……苏翊鸣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般潇洒飘逸,终于摘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

  “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赛后,苏翊鸣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刻苦训练、突破自我、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很快,他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

  “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这封回信,苏翊鸣读了一遍又一遍,他说:“小时候戴红领巾,长大披五星红旗。对一份心中所爱,都能去试一下拼一把,是这个时代给我们青年人的礼物!”

  纸短情长,冀望无限。

  广大青年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把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政治方向,让青春充满真理的力量,让真理在青春的奋斗中迸发出更为强劲的伟力。

  释放青春活力——

  “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转炉车间内,炉火熊熊、钢水翻滚。转炉车间副主任唐笑宇来到转炉操作台前跟踪生产情况,叮嘱同事们控制好转炉中间氧、出钢温度等指标。

  从梦想“成为全厂最好的炼钢工”,到获得世界级技能大奖,再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唐笑宇在炼钢厂里追逐梦想。他不断摸索创新冶炼工艺,为企业节本增效,从上料工成长为技术带头人。在第十二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上,唐笑宇夺得职业组冠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舞了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唐笑宇信心坚定。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努力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期许,激励着一大批青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实现了梦想!”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85后航天员桂海潮艰苦训练,历经重重考核,练就过硬本领:转椅训练中,一开始冒虚汗、恶心、头晕,后来每天练习20分钟“打地转”,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训练成绩最终达到一级;在水下反复练习四五个小时,衣服都湿透了,连手套里都是汗,体验到“手握不住筷子的感觉”……2024年4月18日,桂海潮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他的励志故事诠释着敢于突破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青年的精气神。

  一次“天地对话”,亿万人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广阔未来。

  2021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亲切通话。为这场对话保驾护航的80后、90后也“火”出了圈。几个月后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到了这个细节——“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三四十岁,但都是重要岗位的担当者。”

  伴随探月工程同步成长的孙泽洲,34岁就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38岁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时,34岁的张高被任命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同期,4名不到40岁的青年拔尖人才也走上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的岗位……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2024年新年第一天,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