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石头岭”变“花果山”

发布时间:2024-06-06 04:47:42 来源: sp20240606

   中新网 山东高密5月1日电 (王文清 于娜 杨华超)“去年冬天雨水调匀,今年梨花开得非常好。”在山东潍坊高密市东南部,山青幽幽,胶河潺潺。满是繁花的梨园里,梨农宋刚和几位村民正戴着帽子、包着纱巾,在梨树下举着长木杆为梨花授粉。

  高密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泰沂山丘末端,地势较高,地面起伏变化大,丘陵以山、岭、埠命名,南山因此得名。现在,这里漫山梨花如云似雪,绿树繁花顺着公路蜿蜒,充满诗情画意。很难想象,在从前,这里却是乱石丛生的“穷南山”。

在山东潍坊高密市南山的梨园内,农户为梨花授粉。杨华超 摄

  宋刚在高密胶河南山上承包了200亩果园。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收成非常好,种果树的收入很可观,一亩地毛收入一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现在在南山种梨的人很多,只要是家里有劳动力的,都能种点儿果树。”

  “以前这个村庄很穷,没有水也没有好的土地,种庄稼收成很低。”高密市胶河社区李家屯村村民李丹远就住在梨园里。他回忆说,以前这里往下挖半米到一米,挖出来的全是石头。种小麦亩产仅300多斤,种玉米收成也不理想。“收入少,村里人都很穷”。

  种粮难保温饱。为改变南山之“穷”,当地遵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自然之道,引导农民尝试开垦荒岭,改良土壤,试着种植果园。

在山东潍坊高密市的南山梨园内,梨树种植户(右)讲述南山生态变化。杨华超 摄

  今年81岁的李丹远曾是李家屯村村支书,也是南山上第一批种植梨园的人。他告诉记者,南山水源缺乏,没有种植大姜、芋头的条件,最终选择了能抗旱的梨树。

  李丹远栽种的5亩梨树到第五年才初见果。“在这石头岭上,种梨比种庄稼强了好几倍。”那年,他的梨园总产量超1万公斤,收入可观。随后,他动员村民种植梨树,两年内梨树种植面积发展到了600亩。全村90多户村民,现在已经有40多个种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