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机成瘾愈演愈烈 如何为孩子补上网络素养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4-06-10 06:12:02 来源: sp20240610

  最近,某中学有教师在高考冲刺大会上当众砸毁多台学生手机并扔入水桶,再度引发公众对校园手机管理的热议。

  青少年的手机管理多年来都是一个难题。从电子依赖、网络欺凌,到与现实隔绝……很多新闻报道都指向青少年手机使用产生的新问题。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也相继出台中小学生手机禁令。

  相比简单粗暴的“阻断”和“禁止”,教会青少年利用好手机这一“超级媒介”,建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才是帮助青少年与数字化世界共存的根本之道。

  -李海波

  小小手机,给全世界的大人们出了道难题: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孩子与手机的问题时,经常感到无奈和无力,师生之间和亲子之间时常因为手机而产生矛盾,甚至爆发冲突。如何管理儿童和青少年的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颇为严峻的全球性议题。

  今年2月18日,英国政府出台指导意见,支持中小学全面禁用手机,在中小学校的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校方有权禁止学生接触手机,同时要求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使用手机。这一禁令引发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此前,中国、日本、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都已通过法律或政策等形式,明令禁止手机进校园或课堂。

  3月11日,湖南某中学的高考90天冲刺大会活动现场,校方为警示学生不能玩手机、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当众挥锤砸碎多部学生手机,然后丢入一旁的水桶之中。此前的1月,河北某学校也有老师因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在操场上当着众多学生的面狠砸手机。事实上,老师没收学生手机并当众毁坏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每次都能吸引眼球,并引发大量热议。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是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校园内也许禁得了手机,但是校园外难道还能对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机严防死守?究竟该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手机?

  孩子被禁用手机,很可能导致朋辈“边缘化”

  手机“入侵”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智能手机更是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媒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人形容当下的我们是“生活在媒介中”或“媒介化生存”。而手机禁令出台后,许多中小学遇到的麻烦是:不少学生上学、放学乘坐公共交通或者骑行共享单车、购买餐食、联络家长等都离不开手机,更不用说,对不少学生而言,手机还是学习工具。

  其实,除了通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还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对于00后、10后来说,他们也在网络上学习、娱乐、交往和表达自我。“虚拟世界”也是意义完整的世界。即便不少家长闻之色变的网络游戏也已经不仅仅是孩子的娱乐,还附带社交功能,不少“网游一代”在游戏里寻找归属感,建构身份认同。如果仅仅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打游戏,甚至禁止孩子用手机,很可能导致他们在朋辈社群中被排斥或边缘化,从而引发一些难以预料的心理问题。

  智能手机使用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英国通信管理局最新统计,97%的英国儿童在12岁前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去年12月发布的《第五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互联网普及率在未成年人群中超过97%——小学生95%、初中生和高中生99%,几乎“无人不网”,其中九成以上的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不过,最新的调查报告也呈现出一个积极信息:我国未成年人手机上网所从事的各类活动中,比例最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