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第二集《跨越山海》

发布时间:2024-06-09 02:20:30 来源: sp20240609

  【序】

  【解说词】

  今天的世界,连接的努力从未停止,在雪域高原筑路,在深邃海底架缆,人类互联互通的极限被不断突破。

  今天的世界,连接的断点依然存在。大量地区道路不足、铁路空白、电力匮乏,发展的鸿沟难以跨越。

  如何才能打通互联互通的阻塞,让世界迈上普惠平衡的发展之路?

  【同期】习近平

  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

  【解说词】

  十年间,跨越江海阻隔、凿穿群山屏障,一项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基础设施,正在延伸拓展,将你我紧密相连。

  【推出片名:第二集 跨越山海】

  【解说词】

  两千一百多年前,当西行的张骞,穿越茫茫大漠、飞沙戈壁,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即将出现在他的眼前。这片水草丰美、绵延上万里的绿洲,就是大宛国所在之地。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也被称作费尔干纳盆地。

  如今的费尔干纳盆地,分属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仅乌兹别克斯坦,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于此。

  然而这一千多万居民,在出行上却面临着一个长久以来的难题:盆地群山环抱,海拔落差接近3000米,他们前往自己国家的首都塔什干,要么乘坐火车中转其他国家,绕行150公里;要么长途驱车,翻越天山山脉。

  【字幕】乌兹别克斯坦

  【解说词】

  今年44岁的阿克茂,已经从事铁路工作18年了。此前,他每周都要跟随货运列车,频繁往返于塔什干和费尔干纳两地。每一次来回,都要花60个小时在火车上。冬天大雪封山,旅途则更加艰险莫测。

  【同期】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长 阿克茂·卡德尔扎诺夫

  乌兹别克斯坦冬天特别寒冷。以前,由于降雪量过大,经常雪崩,乘客不得不在此滞留,有时甚至要等5到6个小时,直到(人们用)所有设备将积雪清除。

  【解说词】

  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天山之中打穿一条隧道。

  从高空俯瞰,天山山脉沟壑纵横,积雪常年不化,在这里穿山凿隧的计划,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启动过。

  然而,经过反复勘测,当时的专家却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打通这条20公里长的隧道,施工期竟然需要长达25年。修建计划被迫长期搁置。

  急切盼望,但有心无力,如何突破基础设施的瓶颈,畅通经济发展的血脉,成为众多国家的渴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能否为他们破解难题?作为倡议的提出方,中国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2014年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八次会议,聚焦“一带一路”规划,推动和有关共建国家开展基础设施规划合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痛点,会议提出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字幕】2014年11月8日 中国 北京

  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

  【解说词】

  这次会议四天之后,一场“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与多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商讨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同期】习近平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的祖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互联互通的奇迹。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

  【解说词】

  习近平主席说:“丝绸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面对阻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重挑战,他借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呼吁各国与会者坚定信念,攻坚克难。

  【同期】习近平

  山不会加大增高,人却是子孙无穷,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把大山搬走。

  【解说词】

  在这次会议上,由中国倡导并起草的,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获得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中方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一年之后,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加强互联互通的决心转化为一项项务实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期盼已久的卡姆奇克隧道,建设全面提速。这条中亚最长且技术难度最高的隧道,乌方要求三年打通。在众多国家的竞标队伍中,只有中国的一家施工单位,敢于面对这场挑战。

  【同期】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洪开荣

  我们做了很多的工程,而且隧道工程的各种各样地质条件,我们都遇到过了,而且我们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及我们的装备技术能力都有提升,所以我们有底气去冒这个险。

  【解说词】

  此时的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隧道里程已接近3万公里。

  仅洪开荣的团队就成功攻克了南水北调穿越黄河工程、狮子洋隧道工程等众多超高难度工程。手握先进的建造技术,洪开荣相信,这是中国隧道技术走出去的一个良好机会。

  【字幕】2015年12月 卡姆奇克隧道

  【解说词】

  现代版“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费尔干纳盆地上演。

  这是一次岩爆造成的小规模塌方,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等强度以上的岩爆一共发生了3000多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坍塌近2000立方米。

  【同期】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洪开荣

  隧道是一米一米往前打,每一米可能都要发生一些变化。因为地下几十亿年形成的看不见的东西。这个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你有能力,我们的技术人员是有这个能力。

  【解说词】

  为了保障一线工人的生命安全,建设团队在现场摸索出一套岩爆监测系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岩爆发生带来的危险。

  【解说词】

  零下40多度的工作环境,数千次的岩爆、涌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乌两国的建设者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彻底打通了隧道。用中国技术、中国经验,创造了世界隧道建造史上的新奇迹。

  【同期】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洪开荣

  隧贯山河,道通天下。我们一定要把它打通,无论是祖国的还是国际上的(隧道),更多的是希望天下大道,咱们都能够走到一起。

  【字幕】2016年6月22日 卡姆奇克隧道通车

  【解说词】

  2016年6月22日,对于很多乌兹别克斯坦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的塔什干会展中心,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车身上绘制着乌兹别克斯坦国旗蓝白绿三色的列车驶出隧道,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车。

  也是在这一天,阿克茂迎来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同期】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长 阿克茂·卡德尔扎诺夫

  这可能是命运(的安排),我迎接了第一列客运列车。我们的领导人、外交官、大使馆代表和客人都在这列火车上。这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我觉得自己像是被派往卡姆奇克隧道的先锋。

  【解说词】

  卡姆奇克隧道的贯通,将塔什干至费尔干纳盆地之间的客运时间由9小时缩短至3小时,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主要城市紧密连在一起,彻底改变了居住在费尔干纳地区一千多万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同期】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长 阿克茂·卡德尔扎诺夫

  铁路是经济的火车头之一,我们的祖先和铁路工人都对此梦寐以求。现在整个乌兹别克斯坦的道路网络联通了,我非常积极地看待这一切,对未来也满怀希望。

  【解说词】

  十年间,贯穿高山荒漠的新通道不断涌现,中亚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正以多种形式与四面八方连接在一起。

  【字幕】中吉乌公路

  【解说词】

  跨越常年雪崩、滑坡的山区,全长950多公里的中吉乌公路,衔接起三国国际运输大通道。

  【字幕】塔吉克斯坦 瓦亚铁路

  【解说词】

  在“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由中方参建的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架桥穿隧,为打通这个国家南北铁路运输干线发挥重要作用。

  【字幕】双西公路

  【解说词】

  全长8000多公里的双西公路,穿越沙漠、高原,打通一条连接中国西部和欧洲西部的大通道。

  这是世界银行评估的全球交通基建水平,颜色越深,代表区域基建水平越高。2014年,在全球多个主要区域中,基建水平相对落后的就是中亚地区。当时间来到2023年,我们再度聚焦中亚,数据显示,它的指数增幅达到了12.7%,成为了全球交通基建水平增长最快的区域。

  【同期】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 阿利莫夫

  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实现的交通互联互通,不仅为中亚提供了通往欧洲的通道,也为其提供了通往亚洲其他地区的通道。这极大地提高了中亚地区7000万人口的生活水平。

  【片花】

  【解说词】

  非洲,幅员辽阔,但欠发达地区仍普遍存在。

  十年前,非洲大陆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铁路里程仅占全球的7%;高速公路的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不仅如此,这个人口众多的大陆,贸易额却只占到全球的3.1%。

  全球化的这张网络中,非洲长期徘徊在边缘地带。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借助基础设施的腾飞,向工业化大踏步迈进,在全球价值链中拥有一席之地。

  【字幕】肯尼亚 蒙巴萨港

  【解说词】

  肯尼亚蒙巴萨港,东非第一大港。这里不仅是肯尼亚的出海口,还承接着乌干达、卢旺达等非洲内陆国家的海上贸易。

  然而,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货船拥堵、货物滞留,一直困扰着这座港口。在蒙巴萨港工作多年的张爱军,深有体会。

  【同期】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 张爱军

  蒙内铁路开通之前,这儿的拥堵是非常严重的,有时候汽车8天进不了港,船平均时间是5天才能卸完。时间就是金钱,但是我在这儿等着,那一点收入也没有。

  【同期】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 张爱军

  这是我们三条标轨(标准轨距)铁路线,再往远处看到的,那就是米轨(轨距为1米的窄轨铁路)。

  【解说词】

  静静地躺在码头旁的这条米轨铁路,就是港口拥堵的症结所在。作为英国殖民时代的产物,这条米轨铁路早已年久失修,基本丧失了一条铁路应有的功能。

  铁路运力不足,这就意味着蒙巴萨港的货运重担,只能依靠这条拥挤不堪的公路,脆弱地维系着。

  打通陆路交通的阻塞,重振蒙巴萨港,成为肯尼亚的世纪梦想。

  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东方大国。这个热爱和平交往的国度,曾在六百多年前,就与蒙巴萨开启了首次友好往来。

  【字幕】中国国家图书馆

  【解说词】

  中国国家图书馆,浩繁卷帙中镌刻着历史的细节。在馆藏的300万册件古籍善本中,我们找到了目前已知存世的、最古老的越洋航海图。

  在明代茅元仪编辑的《武备志》中,一幅宏大的《郑和航海图》呈现在眼前。这幅浩瀚的画卷,长度超过了5米,图上地名更是多达500个。按照图上的信息,郑和第六次航海最远的到达地,是非洲的“慢八撒”,也就是今天的肯尼亚蒙巴萨。

  【字幕】蒙巴萨 耶稣堡博物馆

  【解说词】

  而在蒙巴萨耶稣堡博物馆里,几十件中国明清时期的花瓶、盘子和茶具整齐陈列。这些东非海岸出土的文物,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蒙巴萨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中非关系翻开了历史新篇。东非大港的再次繁荣,终于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点亮。

  【解说词】

  2015年12月,南非约翰内斯堡,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宣布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期】习近平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拥有助力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物质优势,更拥有支持非洲发展强大的政治优势。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优势互补,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解说词】

  带着过来人的经验,中国毫无保留、以诚相待,为非洲大陆的发展伸出援手。作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成果,一条全长480公里,连接起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蒙巴萨的现代化铁路,进入快速建设阶段。

  蒙内铁路的近三千名中国建设者,与四万多名肯尼亚员工携手攻坚,用一千多个日夜,将一个百年梦想变成现实。

  【字幕】2017年6月1日